本帖最后由 俞老师 于 2024-9-9 10:14 编辑
第十章 享受认知游戏的胜利成果
10.1用打游戏的心态创造财富,你收获的将不只是财富
10.2 时代瞬息万变,我们为什么还要深耕一个行业?
10.3 我们该如何与平凡的生活对弈?
=====================================================
第十章,享受认知游戏的胜利成果 这本书我写了很久,将近3年时间,前后改了4遍稿子。之所以要反复推倒和修改,就是因为写书的过程既是挑战自我的过程,也是审视自我的过程。写这本书,我主要是为了梳理出一个简洁的财富算法的框架。基于这个框架,每个人都可以提升积累财富的底层能力。 信息力:快速学习,处理庞杂的信息。 模型力:让经验系统化、可迁移化。 心智力:对抗外界各种噪声、干扰。 10.1用打游戏的心态创造财富,你收获的将不只是财富我出生于农村,既没有3岁识字、4岁背诗的天赋,也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我的长处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和倔强的性格。正是凭借这些长处,我才能不断地跳出自己原来的环境。虽然刚开始时我也会承受恐惧和迷惘的侵袭,不过,经历几次后,我发现如果能保持一种游戏心态,那么全新的东西就会充满趣味性。当你对这个世界保持无限兴趣时,畏手畏脚等平庸的情绪便无法构成一种束缚。通过不断挑战新目标和新任务,你可以快速迭代和进化。就这样,凭借兴趣的鼓动,我磕磕绊绊地去世界各地求学。在庆应义塾大学的实验室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埃隆·马斯克的海报。我的师兄大卫是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他把埃隆·马斯克的海报贴在了自己的办公桌前,并且花2个小时跟我说了马斯克的战绩。马斯克24岁开发了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纽约时报》和《芝加哥邮报》都成了他的客户,他也因此狂赚了几千万美元。接着,他离开媒体产业进军在线支付,创建了电子支付网站“X.com”,并设计了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该支付工具不久即被易贝网(eBay)收购,马斯克又赚了几亿美元。然后,他连金融也不感兴趣了,居然跑去创办了一个太空探索 技术公司(SpaceX)。当时马斯克正在开展一个探索新出行方式的实验项目“超什么是基于元认知的自我审视?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而基于元认知的自我审视,就是打开第三视角,去观察自己是如何认知世界的,又是如何优化自己的。跳出自我(eg0)的局限,以审视的视角(元认知的视角)进行自我对话,你就能发现更多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元认知的视野以后,再去认知这个世界,我们就可以找到更有趣味的角度,并乐在其中。这种兴趣将赋予我们持续 的动力,让我们不断去寻找世界的底层规律,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认知。如果你在市场中赚到了钱,那就说明你对市场的认知是正确的,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啊!世界是如此复杂,因此我们对它的认知总是不断深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持续进化的能力。要想具备持续进化的能力,则需要具备以下精神: 1.追求财富,却不被金钱束缚。我们追求财富,但不要被财富所挟持,进而掉入物质享受的泥潭而不能自已。财富只是我们验证自己认知系统的奖励。 2.经常自省,但不能怀疑自己。只有不断自省,我们才能不断修正错误的认知。然而,过 度自省往往会引发自我怀疑和自卑,这就会扼杀探索世界所产生的趣味性。 3.洞察人性,却不世故而虚伪。人性是经由漫长进化过程而形成的源代码,了解它能帮我 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然而,如果一味想着基于人性的弱点去干歪门邪道的事情,那就非常不可取了。 4. 勇于挑战,却也能接受恐惧。在面对陌生事物时,人多少都会有一点儿恐惧,这是天性。然而,“风险往往意味着机会”。在可控范围内,做好风险管理,然后坦然面对恐惧,接受挑战,这样你才能将更多的“未知”变为“已知”。不要被旧知识体系限制查理·芒格非常推崇多元思维。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所有的学科都只是我们探索世界的路径,它们并不代表这个世界的真相。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很容易被困在语言和文字里,因为我们无法摆脱文字进行思考,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是这样。由于每个人所理解的世界都是非常片面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纯粹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在三个国家读了三个专业,其中有两个专业都是跨领域的复合型专业,这些专业的主旨就是她们会说:“这样难道不是一种对性别歧视的妥协吗?”然而,国井女士想表达的意思却是: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性别本身并不是重要因素,根本不值得放在眼里。所以,如果你觉得性别构成了一道藩篱,那么你要先自己拆掉它。同样,对于其他各种各样的身份和符号,也都应该如此。 10.2 时代瞬息万变,我们为什么还要深耕一个行业? 在海外求学的时候,我会很骄傲地跟老外介绍我短暂的人生经历。我说:“在我不到30年的人生中,我已经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而现在正站在智能时代的开端。”我出生于农村,长在工厂烟囱密布的小城,后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得以出国留学。接着,我又经历了一波信息化的浪潮,见证了智能手机和深度学习引发的大变革。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其他国家花费百余年走过的发展道路。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同时也是一种巨大挑战:我们需要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卓越的判断能力,才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也就是说,在当今以及未来,我们想获得富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本事与过去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我想做一些边界的拓展,讨论一下我们面临的底层问题和挑战。挑战一:抽象信息和原始大脑之间的矛盾在《思考,快与慢》中,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分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负责快速决策,带有很强的非理性因素,而系统2负责理性决策,通常意味着学习和系统化思考。对人而言,大脑在很多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原始的,因此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依靠的是快速决策系统。然而,这个时代的赢家往往都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系统2。这样的特质其实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越发达的社会,就要求越高的抽象思 考能力,因此社会信息量在爆炸式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年限在逐渐增加。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只需要学会种地就好,小学水平就足够了。到了工业社会,想熟练地操作各种机器,人们就必须达到中专水平。在信息时代,大学本科学历日益成了基本要求。显然, 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接收的信息也越来越抽象。然而,我们的大脑却跟不上生产力的进步速度,脑子还是那个原始的大脑。当人类用文明重新定义个人的生存 和发展环境之后,我们每个人面临的不再是自然的筛选,而是社会规则的筛选。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征服了自然之后,也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加复杂的信息环境。在这样抽象、无形的信息环境中,原始感受和决策之间的直接联系被切断了,直觉不再有用。在 农业社会中,我们不需要开启心智,只需要遵从害怕的本能,就能够主动捕捉毒蛇出没的信息。然而,在当今时代,如果不经过学习和训练,你很难捕捉到 M2或CPI这样的信息所蕴含 的机遇和挑战。信息社会的抽象性,让人类经过几万年自然演化而获得的直觉不再有效。 显然,要想获得基于大量信息做决策的高阶能力,就需要后天精心地学习和训练。这种不断地更新思维方式的学习模式,其实是反本能的,毕竞我们是在用大脑改造大脑。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路呢?人工智能其实是可行性最高的答案:把学习这件事情外包给程序。不要把有限的人生浪费在“装载知识”上,关键还是训练我们的底层算法,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和迁移能力。把重复的活动外包给机器后,人类的大脑就会彻底得到解放,就像当年机器解放了人们的身体一样。随后,人们就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共情力以及创造力,去重新定义人类社会,找到拓展 认知边界的新方向,并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人类非常擅长处理模糊性问题。只要看过一两次,人们就能识别出一张脸,哪怕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几十年之后,人们依旧可以认出自己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虽说他的外表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人类还擅长用类比的方式思考新的情况。比方说,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把原子的结构想象成微型太阳系,做成模型,而且,许多学校至今还是这么教的。基于自己很熟悉的领域,人们很快就能形成理解新领域的基本框架。这些都是人脑的强项,短期内很难被人工智能替代。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 挑战二:知识的半衰期短和学习能力落后的矛盾这一点和前面的是一脉相承的,即知识本身的更新和迭代是在加速的,但个人的学习能力却是滞后的。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也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对他们来说,技术变革反而会让他们失去生存的根基。所谓知识半衰期,描述的是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其价值消逝的速度。半衰期越短,就意味着你所掌握的知识越容易被淘汰。我举一个例子,我姑姑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齿轮插齿工,凭借着一流的插齿手艺,成了当年工厂里的优秀标兵。然而,她的插齿技能渐渐被新的工艺取代,不得不提前很多年退休。她赖以生存的相关知识只能保证她十几年的竞争力。时至今日,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半衰期更短了,它们可能只能帮你赚几年的钱,就会迅速被淘汰。以编程为例,如果一个程序员只会10年前的编程语言,那么他肯定早失业了。未来,随着新技术的涌现,肯定会出现一大批全新的职业赛道。在这些新赛道里,知识的迭代速度将更快。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曾提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引发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变革。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3D(甚至是4D)打印技术、基因和生物科技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有可能导致大量的传统职业消失,并催生许多新兴职业。显然,对于普通人来说,那种靠“站稳一个坑”就能过好一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每个人未来可能需要做好至少三次以上的关键性选择,比如行业的切换、赛道的更迭,甚至是技能的重新洗牌。在网上,人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人如何面临35岁的中年危机?如果中年注定要失业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深耕一个技能?其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无非两种办法:一是积累人脉和经验,进而摆脱单纯依靠技术的局面;二是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或者说优化自己的模型。年龄大了以后,也许脑力和体力不如年轻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和他们比拼一下学习速度。如果积累了足够的思维模型,那么你就很容易将其迁移到新知识领域,从而实现快速学习。迁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指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核心就是找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相似性。用成语来说,就是懂得举一反三。比如,我们已经掌握了英语,那么就可以用相似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另外一门外语;已经学会了Java编程,就可以对比着来学习Python;已经学会了中国象棋,就可以反思着来学习国际象棋。由于人类大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通过提升知识的迁移性,我们不仅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还可借此进行创新。一般把这些可迁移的知识称为元知识(meta-knowledge)。本书所提供的重新架构信息时代的学习策略,以及从底层上理解模型、 强化决策的心智等思维、方法,便是元知识。 10.3 我们该如何与平凡的生活对弈?在这本书的最后,我想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与平凡的生活 对弈?或者说,平凡的人生还值得过下去吗?我曾被这个问题困扰许久。作为一个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分母,多我一个或少我一个,又有何不同?有一天,我突然就顿悟了:人生并没有天然的意义,因此我们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生活意义。什么形式的生活会让你热爱和沉迷,你就把生活过成什么样子。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隐喻。在一个洞穴里,住着被终身关押的囚犯,他们面对墙壁,大腿和脖子都被锁链绑住,不能转身,因此看不到真实的世界。这些囚犯会把墙上的影子视为真实的世界。他们从这些影子中研发了一套学问,归纳了一些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生存哲学。有一天,当有机会走出洞穴,他们可能会因为强光的刺激而感到痛苦。更严重的是,他们会固执地认为原来的影子世界才是真实的。显然,每个人都有可能处于自己的洞穴中,视野和思想被困于眼前狭窄的环境里,并且最悲哀的是,他们从不知道这个真相。 我写这本书,只有一个目的:希望讨论出一个能够让底层认知持续迭代的方法,让人们不断地挣脱束缚,向洞穴外探索,看到更大的世界。如果将这本书压缩成一句话,我希望跟你共享一种精神:勇于突破自我,持续更新认知,不放弃对洞穴外更大世界的探索。这种精神才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资本。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中,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JamesP.Carse)分析了两种游戏: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我们玩的大量游戏都是有限的,比如象棋。这些游戏存在一定规则,输赢由规则来确定。另外一种游戏,输赢的标准就是能否将游戏维持下去,比如婚姻。这些游戏在延续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无数种可能性和结局。大部分没有思考过人生的人,玩的 都是一场场有限的游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成为财富的奴隶。如果能以一种无限游戏的态度来看待财富,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呈现出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图景,而我们也将获得全新 的启示。对你而言,究竞什么才算真正的财富?什么才是自己获取财富的核心资本?什么地方存在获得财富的绝佳机会?
|